领导班子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今日头条客户端
今日头条客户端
当前位置:首页>>智慧检察
人大、政协与检察的同向奔赴 代表委员建议促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2025-02-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省人大代表调研公益诉讼工作

“百草坪内违法建筑及围栏已全部拆除,违法占用破坏草地资源问题已得到有效整改,受损的生态正在恢复中。”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对百草坪荒漠化防治开展“回头看”,看到草原又恢复生机,镇政府工作人员高兴地对检察官说。

这样的转变来自2021年12月,威宁自治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有代表指出百草坪存在生态破坏问题,并建议检察机关介入调查。针对人大代表的建议,县检察院及时启动公益诉讼调查。查明“百草坪”草原存在村民违法占用草地修建永久性建筑、擅自用铁丝网圈地放牧,游客开车随意碾压草原、随意丢弃垃圾等问题,致使草原石漠化加剧,中轻度石漠化面积已占“百草坪”草原面积的20%。

为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推动问题整改,2022年10月,威宁自治县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获人民法院判决支持。案件判决后,威宁自治县检察院持续与县林业局、盐仓镇人民政府积极沟通,协同推进问题整改。12月,威宁自治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具有石漠化防治专业知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实地查看整改情况。2023年5月底,百草坪内违法建筑及围栏已全部拆除,违法占用破坏草地资源问题已得到有效整改,受损的生态逐步恢复。

司法保护令

为确保修复整改效果得到持续巩固,威宁自治县检察院申请了《司法保护令》并在百草坪核心区域张贴。在百草坪区域内的6个村委会挂牌成立“检察联络站”,与县人民法院、林业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百草坪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配合的意见》,有效统筹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进一步筑牢百草坪草原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

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2023年9月,案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在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2023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对该案进行了时长9分钟的专题报道。在检察机关和人大代表的共同监督下,“南方草原”已逐步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政协委员提案帮助蚯蚓获得“胜诉”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2023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被写入文件。这是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履职有效转化落实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1年12月,政协第十五届威宁自治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部分政协委员针对威宁自治县辖区内出现的电捕野生蚯蚓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一份联名提案《关于百草坪区域人为电捕捉蚯蚓的提案》。指出,威宁自治县内部分乡镇辖区有人电捕野生蚯蚓,致使捕捉区域植被遭破坏、各种草类枯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威宁自治县检察院获悉《提案》后,主动作为,切实将政协委员提案作为履职重点。

经调查,一个名为刘某军的外地男子辗转千里来到梅花村建起了一个小型蚯蚓加工厂,免费为村民放“地龙仪”并提供技术培训,召集村民大肆电捕后以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收购蚯蚓干的中间商有时一天能收千余斤。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电捕蚯蚓,该不该管?谁来管?怎么管?检察官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检察官走访调查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商请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进行研讨,委托专家进行咨询论证......50多天的调查,数千多公里的取证核实,最终认定刘某军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原则性规定,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是全国首例蚯蚓保护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案,案件成功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被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央视、新华社、检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高检在总结贵州、江苏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治理“绝户式”电捕野生蜥蚓入药黑色产业链的专案工作,一场由“国家队”指挥的“蚯蚓保卫战”全面升级,小小的蚯蚓真正迎来“胜诉”。如今,保护野生蚯蚓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件提案最终让小蚯蚓保护促成全国大治理,体现了政协委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意识、初心使命,凝聚了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及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履职担当。


人大检察“携手”,为黑颈鹤守护暗夜星空

黑颈鹤作为草海最珍贵的“客人”,威宁自治县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官们一直关注着。在一次与巡护员老赵的交谈中得知,他发现阳关山夜栖地较往年发生了转移,而这里正是被城内灯光直射的地方。老赵的话启发了公益诉讼检察官,城市灯光会不会影响黑颈鹤的活动?光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有没有影响?检察官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检察官与巡护员交谈

通过长达3个月的调查,走访了草海周边村民以及草海保护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供电局、草海周边乡镇(街道)、村委会等,发现草海保护区紧邻县城,县城部分高层建筑外墙安装了高亮度夜景灯光,部分施工塔吊安装了高亮度射灯,这些灯光直接照射到黑颈鹤的三个夜栖地,直线距离约1800米至4000米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人工白昼污染。

专家评估咨询会

为了达成共识,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委托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举行专家评估咨询会,组织召开了听证会,听证员一致同意将光污染纳入治理范畴。2023年12月底,威宁自治县检察院向有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履行监管职责。随后,威宁自治县检察院联合草海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等7个部门启动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暗夜星空保护行动”,签订了《协作机制》,将光污染防治纳入草海保护区生态治理内容。同时,威宁自治县检察院研发了“光污染防治法律监督模型”,成功筛查出全省范围内自然保护区、候鸟迁徙通道、野生动物保护区光污染线索39条推送相关检察院办理。案件被《人民日报》《检察日报》《方圆》等媒体报道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为黑颈鹤守护暗夜星空”的故事。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威宁县检察院认真梳理总结办案经验,形成《关于制定出台<毕节市光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光污染防治条例>的建议稿》呈送市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人大和检察“携手”,将继续用法治的力量守护草海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和尊贵的“客人”——黑颈鹤。

向代表委员汇报工作



END



来源:威宁检察



 
版权所有:毕节市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